• 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

文章页面 当前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校级文件 » 正文

于对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若干事项的意见

作者:admin • 日期:2015年03月01日 • 阅读次数:

中国地质大学文件

地大发〔2006〕12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于

对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若干事项的意见

    学校2003年制订并执行的本科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得到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的充分肯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许多新形势和新特点,高校人才培养也面临诸多新情况。同时,各学院在教学实践中对现行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新一轮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订工作。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现就若干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1.深化改革,积极发展。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为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培养更多高级别专门人才。
2.构筑学科高地,促进人才培养。以构建一流的地球系统科学学科、专业体系为目标,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通过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订,实现我校“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特色鲜明”人才培养的目标。
3.搭建课程平台,推进“学分制”改革。通过优化通识教育与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构建专业主干课程平台、灵活设置专业选修课、夯实实践教学环节、增设学生自主学习学分、增加选修课学分比例、部分课程实行分层次教学等措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课程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选择权和自主学习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和目标,成长成为创新意识强、创造能力突出的新型专门人才;并为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实行“学分制”奠定基础。
4.为拔尖人才、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提供学习平台和成长的空间。
二、基本要求
1.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本科毕业生应修满190-200个学分,其中理论课145-150个学分、实践教学35-45个学分、自主学习8个学分。理论课16学时为1个学分,实践教学1周为1.5个学分,学生自主学习的8个学分必须修满,可以通过参加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途径获得。
2.理论课构成与要求。理论课包括通识教育课程(约占50个学分)、学科基础课程(约占50-55个学分)、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约占45-50个学分)。通识教育课程由学校统一制订,包括马列课(9个学分、另设2个社会调查自主学习学分)、德育课(3个学分)、军事理论课(1个学分)、体育课(6个学分)、外语课(12个学分、另设3个自主学习的学分)、计算机高级语言课(3.5-5.5个学分)和各类通识教育选修课(12-14个学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列入通识教育选修课。学科基础课由学校邀请校内外专家,根据各专业学科基础知识要求制订,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由各专业制订,专业主干课不超过30个学分,专业选修课不超过20个学分(其中可规定跨学科、专业选修课5个学分)。每位学生每学期理论课选课学分不得低于18个学分。
3.实践教学包括军事训练(2个学分)、劳动(1个学分)、社会调查(2个学分)、计算机程序设计(2个学分)和各类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4.各专业课程与实践环节设置应按照培养目标要求,体现知识培养、能力训练和素质提高,杜绝因人设课和课程内容重复等现象。
5.按照新学分标准计算,各门课程的学时数不得超过原学时数。若因课程调整、合并,需要作相应变更的课程或新开设的课程,其学分认定需要经学院教学委员会同意并报学校批准。各门课程学分计算可以精确到0.5个学分。
三、修订重点
1.修订通识教育与学科基础平台课程。通过调研和专家讨论,在上一轮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对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和基于学科大类的学科基础平台课程进行修订,达成共识,形成合理的学校课程结构体系。
2.引入选修机制,分层次教学。在必修课中引入选修机制,供学生自主选择与学习。对覆盖面较大的必修基础课,如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制图、地质学等课程,分层次开出内容深浅不同、学分不同的课程。各专业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对本专业必修课程的最低标准作出规定,例如要求学生选择数学1、数学2或数学3,学校鼓励学生按更高标准选择必修课程学习。
3.开设选修课,鼓励双语教学。各学院应开设一组以上专业课供其他专业学生辅修,开设15门以上选修课供全校学生选修。专业通过分组专业选修课,向本专业学生提供若干不同领域、不同发展方向的课程;专业选修课主要介绍本学科专业领域的新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学校将逐步取消专业英语课程,鼓励在各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中实施双语教学。
4.进行课程开设资格认定,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学校将开展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的建设归属清理和教师课程开设资格认定。各学院要结合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配合做好教师课程开设资格工作与多头上课问题的梳理,明确各专业和课程建设负责人,进一步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
5.合理安排,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与次序混乱。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尽量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次序混乱、各学期课程安排不均衡等问题发生,使课程先行后续合理安排,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保证教学工作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次序有条不紊地开展。
6.改革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安排上,削枝强干,注意反映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对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通过改革课程教学效果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四、其它事项
1.通识教育选修课由学校统一开设,分为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社会科学类、人文艺术类、经济管理类、其它类六大类;人文社科类学生应多选修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课程;同时,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学生应多选修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课程。
2.体育课在第一至第四学期开设,每学期1.5个学分。
3.自主学习的8个学分含社会调查2个学分、大学英语3个学分。
4.有关专业的特殊培养方案,可根据本专业特殊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制定教学计划。
5.新的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格式与2003年版相同。
五、程序及时间安排
1.3月教务处会同有关学院公布通识教育课程和各主要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方案(详见附件),4月中旬各学院提出本学院各专业学科基础课程要求并送教务处,4月下旬教务处组织校内外专家讨论学校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构架方案。
2.5月-6月各系(室)集中讨论,提出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修订方案上交学院。
3.7月-8月各学院组织教学委员会委员讨论、审核本学院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提出修改意见,经与系(室)协商后,形成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新的修订方案。
4.8月31日以前各学院将新的修订方案汇总到教务处,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全校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新方案进行审定。
5.10月形成学校各专业新的教学计划并报校务会批准。
6.实行按学院招生、按专业大类培养试点的学院、专业,从今年9月起执行新的教学计划,其它各学院、专业从2007年9月起执行新的教学计划。
附件(由教务处另行发至各学院、课部):
1.全校通识教育课方案
2.数学分层教学方案
3.物理分层教学方案
4.大学化学及有机化学分层教学方案
5.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方案
6.德育课教学方案
7.地质类课程分层教学方案

二○○六年三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