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

文章页面 当前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校级文件 » 正文

关于印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创新工程研讨会纪要》的通知

作者:admin • 日期:2010年08月06日 • 阅读次数:

汉口分校党委,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机关工委,党委各部门,各二级单位:
  经校领导批准,现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创新工程研讨会纪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纪
要精神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特此通知。
                                  中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九九九年二月十一日
抄报:国土资源部人教司  湖北省教委  中国地质大学
抄送:全体校领导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创新工程研讨会纪要
  一九九九年元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我校召开了创新工程研讨会。校党政领导、各二级
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张锦高主持。校长殷鸿福在第一天的会议
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阐述了创新工程的意义。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等职
能部门从自己工作的角度提出了与创新工程配套的有关政策草案,并接受了与会同志的提问。
会议还进行了分组讨论和大会研讨,着重就在全校营造创新氛围,管理重心下移,在财务开
支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与会同志畅所欲
言,各种观点自由发表,涉及了教学、科研、管理的许多深层的问题。校长殷鸿福、党委书
记张锦高在最后一天的会议上汇总了与会同志的意见,阐明学校的基本态度。在汉的博士生
导师和部分教师代表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传达了李岚清副总理1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所作报告的精神。中国地质大学校长
赵鹏大通报了近期和国土资源部部长周永康、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分别见面时的谈话精神。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贯彻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原则,联系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
改革的形势,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探求创新的动力、内涵和途经,
为推进创新工程的实施奠定思想基础。
  会议认为,这次创新工程研讨会十分必要。我国高等教育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的改革,学
校正面临较大的压力和诸多机遇。跟上改革的形势,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工作必须创新。
这是学校上水平的需要,出人才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
  会议对以下问题基本达成共识。
  一、关于办学指导思想
  确定我校办学指导思想应注意的因素有:中、近期内,学校仍归属国土资源部;相当长
时期内,地学仍是学校的主导学科;国家对重点大学有基本要求。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的表
述要明确以地学为主要特色,以资源、环境、信息领域为核心构建学科体系;明确教学与科
研并重,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明确依托行业,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培养高素质
人才,建设现代型大学。
  二、关于创新工程
 (一) 营造创新氛围
  1.综合化氛围。要进一步拓宽专业设置,成立跨学科的中心,赋予实权,试行矩阵式管
理;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拿"双学位",扩大开设选修课的范围。
  2.教学创新氛围。大力推进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基础课
及主干大课普遍推广选教制,并试行主讲教师制。基础课及有条件的专业课全面试行考教分
离。凡实行试题库考试的课程,考试及格即可得学分,允许学生自学。教学计划中设创新学
分。对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允许超脱教学大纲试验新教学方法。"两课"贯彻理论
联系实际的原则,总学时的2/3进行课堂教学,1/3组织社会实践(一般利用假期进行)。
  3.开放化氛围。酝酿筹建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中心,作为课余科技活动基地。基础课及
专业课实验室一律对学生开放,计算机房,CAD、CAI实验室全天候向全校开放,实行统一
的开放率计算考核办法,并列为考核硬指标。各大型专用仪器必须对全体教员和研究生开放,
开放率将作为考核硬指标,实验室负责培训使其能持证上机,不得在安排使用上厚内薄外。
暂无条件实行者要订出开放计划,并列入考核指标。研究生导师要保证研究生有一门以上动
手课,其论文数据40%以上要亲手获得。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要以开放率和到馆率为主
要工作指标。
  学校的各种政策措施、基本数据,尤其是涉及到群众利益的人、财、房、物分配,应在
不影响保密的前提下尽量公开,使人人可以查阅、质询、建议。宣传部门应更多地开办"焦点
访谈"型的节目,密切组织与群众的联系。
  4.信息化氛围。以实现中国地质大学地学信息网络为中心,尽快建成容纳三馆、教学、
科研等各类信息,覆盖各学科、各院系的地学信息网络系统,达到对内信息资源共享,对外
成为中国地学信息中心之一。由网络中心牵头,各有关部门制订出建设目标和年度具体指标,
作为考核内容。信息化工作可由计算机系、外语系等师生通过勤工俭学参加共建。鼓励使用
本校信息化产品,并逐渐形成可兼容的统一平台。鼓励利用信息网开展远程教育。在近期内
实现教员在办公室和实验室上网查询信息,逐步实现教员在家中上网,免费查询内部网上的
信息。
  5.国际化氛围。加强计算机和英语教学,坚持不懈,改进方法,使四级英语通过率逐年
上升。为营造外语环境,要求外语系教学区用外语进行交流,以此为核心向外扩展。坚持推
广英语化教课、答辩,国际联培及英语化进入其它教学科研环节。大力扩大留学生数目。继
续加大派送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的力度,并注意做好按期回国人员与国外继续进行学术交流
的工作。鼓励在我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国际交流活动。
 (二) 建立激励机制
  各职能部门制订的有关政策草案,与会的多数同志表示同意或基本同意。学校将以这些
文件为基础,吸收大家意见,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另外,还需要建立不拘一格选拨人才的
奖励机制,在新建院系设立科研基金,建立以教授考评制为核心的职称评后管理办法。
  殷鸿福校长代表校领导向与会同志阐明了对职称评定,特别是教授评定的意见。我们学
校教授的数量并不少,评定条件并不高。学校要想上水平,有必要逐步地提高评定标准,特
别是有必要将论文进入SCI及与之相当档次的刊物作为必备条件。进入三大检索系统是国际
通行标准、公认标准,是代表学术水平的永久的、长远的、重要的标志。这样做,是出人才
的需要,上水平的需要,争取博士点、硕士点的需要。这个方向不能动摇,在实施上可以有
个过渡期,有的院系还可以有个过渡档次,但最终要坚决实行。作为教授,各学科应是一个
统一的标准。
 (三) 制订配套政策
  1.财务方面。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努力向外争取经费的同时,坚持从严
从紧、勤俭办事的方针。学校财务除安排必保的日常维持经费(即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外,
经费投向主要是拔尖人才培养、改善教学条件和学生生活条件,改善学术交流环境,同时逐
步提高教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努力形成"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氛围。
  2.后勤方面。继续实行"小机关、多实体"的管理体制。干部实行聘任制,职工实行合同制。
大力推进水电计量科学化管理和公用房的资源共享工作。99年除小机关和基建办人员外,所
有人员工资、奖金与事业费脱钩。
  3.实验室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开放政策,加强动手能力培养,促进人才成长。制度
要完善,同时要非常重视制度的实施。
  4.校办企业方面。要推进校办企业高新技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这一方面的工作有待
突破。
  三、关于管理重心下移
  为增强院系活力,激发各院系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便向校外争取更多更优的办学资源,
学校原则同意管理重心下移,逐步使院系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这一问题涉及面大,需
要进行专题调研。愿意试点的院系可提交可行性方案,与学校达成一致意见后试行。
  管理重心下移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逐步实施。
 (一) 财务管理
  1.继续统一管理、支配国家的各种财政拨款和全日制学生的学杂费、捐赠等办学收益,
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
  2.学校在收取必要的水电、设备、房地产办学资源的占用费、折旧费的前提下,将院系
从事全日制本专科生以外的各种形式的办学、开发收入等,加大比例留给院系,董事会基金
全部给院系。
  3.在部分院系试行按人才培养成本划拨经费,对办学质量高办学效益好的院系在分配政
策上予以倾斜。愿意进行大包干、全成本核算试点的院系,可提出具体方案,与学校商定后
试行。
  4.继续将教职工工资的70%、30%、奖金、津贴、补贴等切块下达到院系,由院系自定
分配政策。部分院系外聘教师讲课酬金可在教学经费中切块包干使用。
  5.试行财会人员委派制,试行学校统一领导下的二级核算制。年毛收入在500万元以上,
教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上的院系可设立二级财务,会计由学校统一调配委派。
 (二) 职称管理
  院系可以按学校已发文件低职高聘、高职低聘。可以考虑确定试点把副教授评定权下放。
正教授评定权下放问题需要进一步调研。
 (三) 干部选任
  干部选任要坚持党委管干部和群众公认相结合。在院系干部换届时可试行民主选举。 
  四、其它
  关于充分发挥汉口分校地理优势和机关改革、创新问题,有待进一步调研。
  通过三天的研讨,基本上达到了提高创新意识、统一思想的目的。会议通过对学校现状、
所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分析,坚定了对搞好创新工程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增强了紧迫感、危机
感和责任感。会议希望各院系、各直属单位、各处室从提高学校学术水平、保持各学科协调
发展,进而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角度认识创新的重要意义,制定各学科发展的近期和中期目
      标,研究新一年的工作,变压力为动力,不因循守旧,不循规蹈矩,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主题词:创新 纪要 通知


中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办公室          一九九九年二月十二日印发